思政课教学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思政课教学 >> 教学团队 >> 正文

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集体备课会(一)
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09日 17:15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率:

2025年9月2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基础教学部开展了集体备课。

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基础教学部宋丽蓉老师在会上作了"战后审判—新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处置"的主题分享。战后审判,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环,对日战犯审判的胜利,也是抗战取得成功的一部分。当然,侦讯、审判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审判前对战犯的思想改造。与会的各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、踊跃发言,深入探讨了战后审判体现出的重要价值,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路。

“形势与政策”基础教学部聚焦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的教学主题选择与内容设计,结合国内外最新形势与发展动态,依据教育部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学要点,经过充分讨论,初步确定本学期4个教学主题:(1)纪念抗战胜利,坚定民族信念;(2)决胜十四五,奋发向前;(3)阔步迈向农业强国;(4)践行多边主义,完善全球治理。与会教师就各专题的教学重点、难点、教学方法、案例选取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,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资源,力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、贴近实际、贴近时代,切实提升课程的吸引力、感染力和实效性。集体备课会上统一了思想,明确了方向,凝聚了共识,为新学期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基础教学部共同学习了《人民日报》评论员文章《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—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》。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,更是最好的教科书。我们共同铭记历史,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,伟大抗战精神,从中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。与会教师结合所授课程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、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,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!”更加明确了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真正的英雄”的人类发展进步逻辑。大家还共同回忆了在抗日战争中山西军民所作出的贡献,共同期待“九三大阅兵”为我们展示的国力与军威。

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”基础教学部和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”基础教学部围绕 “抗战精神与新时代思政课创新” 主题展开研讨,结合课程特点谋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教学融入方案。研讨中,基础教学部主任阚老师指出,抗战胜利 80 周年是深化 “大思政课” 的重要契机,建议将习近平总书记 “三个任何时候” 的宣示融入第八章 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 教学,通过 “抗战中的民族团结” 案例(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),强化学生对 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 的理解。青年教师白冰老师提出,可借鉴文件中 “生成式 AI 教育路径”(如虚拟场景模拟南洋华侨回国抗战),结合教材第二章 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”,设计 “AI + 历史” 互动教学,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 “四万万同胞心一样” 的精神。针对 “如何讲透抗战历史的世界意义”,王增剑老师结合中日学者 “正视历史” 的呼吁,建议在第十章 “中国外交战略” 加入 “飞虎队援华”“贝熙叶送药” 等国际合作案例,呼应教材 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 理论。全体教师达成共识:将 9 月 3 日阅兵式 “长城与橄榄枝” 设计、“抗战文物展 3237 件文物”转化为教学素材,通过 “文物背后的思政课” 增强历史代入感。本次研讨形成《抗战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方案》,明确 “四个融入”:融入理论阐释(如抗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)、融入案例教学(如东北抗联 “冰趟子战斗”)、融入实践教学(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抗战专题展)、融入数字技术(运用 AI 生成 “我的抗战日记” 互动作业),力求以 “沉浸式” 教学让历史照进青年心灵,落实文件提出的 “知情意行” 教育目标。